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文化哲學專題討論
Seminar on the Philosophy of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10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國家發展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李明輝 
課號
NtlDev7141 
課程識別碼
341 M597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國發208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眾所周知,盧梭(Jean-Jacques Rousseau)對康德(Immanuel Kant)哲學的發展影響甚大,尤其是在文化哲學方面。本課程將引導學生閱讀兩人的文化哲學論著,以期藉由比較來了解盧梭對康德文化哲學的影響。 

課程目標
藉由比較盧梭與康德的文化哲學,使學生了解十八世紀歐洲哲學的一個重要面向,特別是歐洲啟蒙思想的發展。 
課程要求
選課學生應事前閱讀相關資料,並參與討論論,而於期末繳交讀書報告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每周上課前半小時,或以電話及E-mail約定。 
指定閱讀
康德著、李明輝譯註:《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3年,增訂版。
康德著、鄧曉芒譯:《判斷力批判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04年。
盧梭著、苑舉正譯註:《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5年。
Jean-Jacques Rousseau: The Discourses and Other Early Political Writings.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Victor Gourevitch,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19.
Immanuel Kant: Religion and Rational Theology. Translated & edited by Allen W. Wood & George di Giovanni,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.
Immanuel Kant: Critique of Judgment. Translated by Werner S. Pluhar, Indianapolis: Hackett, 1987.
Immanuel Kant: Political Writings. Edited by Hans Reiss, translated by H.B. Nisbet,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1991.
 
參考書目
康德著、李明輝譯註:《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1990年。(第13周)
李明輝:〈康德的「物自身」概念何以有價值意涵?――為牟宗三的詮釋進一解〉。《雲南大學學報》(社會科學版),第17卷第2期(2018年3月),頁53-62。(第15周)
李明輝:〈康德哲學中的Menschheit及其文化哲學意涵〉。未刊稿。(第18周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率 
30% 
 
2. 
期末報告 
7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2週
9/28  課程導論 
第3週
10/05  閱讀盧梭〈論科學與藝術〉,第一部分。 
第4週
10/12  閱讀盧梭〈論科學與藝術〉,第二部分。 
第5週
10/19  閱讀盧梭〈論人類不平等〉,序言、前言、第一部分。 
第6週
10/26  閱讀盧梭〈論人類不平等〉,第一部分(續)。 
第7週
11/02  閱讀盧梭〈論人類不平等〉,第二部分。 
第8週
11/09  閱讀盧梭〈論人類不平等〉,第二部分(續)。 
第9週
11/16  閱讀康德〈在世界公民底觀點下的普遍歷史之理念〉。 
第10週
11/23  閱讀康德〈在世界公民底觀點下的普遍歷史之理念〉(續)。 
第11週
11/30  閱讀康德〈人類史之臆測的開端〉。 
第12週
12/07  閱讀康德〈人類史之臆測的開端〉(續)。 
第13週
12/14  閱讀康德〈論人性中向善的原始稟賦〉。 
第14週
12/21  閱讀康德《判斷力批判》,§§ 65-66。 
第15週
12/28  閱讀康德《判斷力批判》,§ 82 
第16週
1/04  閱讀康德《判斷力批判》,§ 83 
第17週
1/11  閱讀康德《判斷力批判》,§ 83 
第18週
1/18  綜合討論